您现在的位置是: 首页» 教育教学» 特色班教育(藏语言班)

藏语言应用教学实验班培养方案

 

 

一、总体建设目标

本专业培养政治离场坚定、尊崇法律、崇尚科学,符合普通高校人才培养目标,兼通汉藏双语,适应藏区社会经济发展,能够在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、建设中发挥作用,下得去、留得住、用得上的应用型、研究型、复合型高级人才。

二、具体建设目标

要求学生具备专业技能、民语能力、政治素养等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,成为复合型、高素质,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应用型、研究型高级专门人才。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、能力和素质:

1.掌握所学专业的基本理论、基本知识和方法,具备从事本专业和国家本科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基本技能。

2.掌握藏族语言文字,能够较为熟练地运用藏文知识进行日常的阅读与写作,以及较为熟练地运用藏语进行日常交流。

3.了解党的民族政策,能够树立无产阶级的民族观,正确认识和处理我国在革命和建设中的民族问题、民族关系等问题,自觉地维护祖国的统一,加强民族团结,能够将所学专业与做好民族工作结合起来,为加速民族地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。

4.了解藏民族文化与风俗习惯,了解藏传佛教,熟悉青海省情及青海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及动态,掌握管理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。

5. 拥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、团队协作能力、实践管理能力、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、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。

三、总体建设思路

    当前我省人文社会科学教育普遍存在以教师为主,重理论轻实践、重知识轻能力的教育理念。在此理念的引导下,课堂教育倾向于以教师为中心传递现成的知识,缺乏鼓励学生对问题的探究。这样的教育理念极大的制约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、能力的养成、独创性的发挥,致使培养出来的大多数学生缺乏创造性、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。行为导向取决于观念导向。藏语班建设要尽快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,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,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,培养学生的主题意识、参与意识、独立意识和创新意识。为此,要做如下改变:

第一,要改变过去以老师为主、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“师本”传统,转向“生本”的理念。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,一切以学生为主,一切为学生服务,以学生的进步和未来发展为落脚点,努力把教师角色由原来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、服务者和促进者。

第二,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。我们的培养方案、课程设计、教学方案、教学计划的设计,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、接受能力和兴趣点,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和自身发展的需求。通过一个动态的、开放的、创新的教育过程,引导并开发学生的学习本能,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,采取具体措施鼓励学生进行研究性和实践性学习,提高他们自主学习、自我管理和分析问题、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。

第三,要在教育过程中创新教学方法、方式和手段。现行的方法主要有讲授式、问题探究式、训练与实践式、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方式等。讲授式是至今普遍应用的教育方法,特点是以教师为中心,运用语言方式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,处于被动地位的学生没有选择的余地,因此这种教育方法被形象地称为“灌输式”、“填鸭式”或“满堂灌”的教育方法。教学方法的创新,要开拓思想、转变观念,围绕我们制定的培养目标,适应藏语班学生的学科结构、学科背景,分层次、有计划地引入场景式教学、案例式教学的教学方法,将我们的教学内容与各种教学方法有机地整合起来。

第四,要对学生实行精细化的培养和教学管理。我们的学生来自不同院系、不同专业、不同的地区,拥有不同的学科背景、学科基础、学习兴趣、职业规划,因此对藏语班培养和培养方法和教学方式的需求是各不相同的,这为我们制定培养培养和管理方案带来新的挑战。为此,我们应在实行精细化的教学管理,根据学生的学习要求、兴趣和接受能力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和重点;实行精细化的培养管理,为学生配置学业导师,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惑和问题的时候,能够提供及时的指导,并快速地将信息予以反馈,便于我们及时地进行调整。

第五,要将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。按照学生培养目标的要求,积极引导学生将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,通过社会调查、志愿服务等形式。深入藏区切身藏族社会的发展变化,藏族历史文化和风俗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。

第六,要加强交流,不断拓展学生素质。通过与国内985高校国家级民族研究重点基地建立合作关系,为学生提供外出访学的机会,不断拓宽学生视野。通过邀请省人大、政府、统战、民委机构人士来班讲座,帮助学生深入了解青海藏区的状况;通过邀请环保、扶贫、助学等社会公益组织人士来班讲座,帮助学生建立服务藏区的意识;通过邀请藏区基层干部来班做生命叙事讲座,帮助学生掌握基层工作方法,树立走向基层的信心和信念。